2023年7月,我校海洋与食品学院“‘绿’水青山行 ‘赤’诚家国心”乡村振兴实践队前往泉州市永春县、德化县、安溪县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乡村振兴为主线,围绕“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内容,发挥生物科学专业优势,用“理论学习、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爱心支教、困难帮扶、主题宣讲”六色画笔,绘就乡村振兴图谱。
以理论学习为本色,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实践队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多渠道学习乡村振兴理论知识。线上,前期共组织线上理论学习3场,通过线上平台参观VR馆、AI馆共3个。线下,实践队走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潘祠村多肉基地、稻虾共生示范基地、荷鱼共生示范基地等3地,实地调研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
以红色文化为原色,追寻革命先烈足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青山铸丰碑。实践队共参观了永春县郑寿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化县戴云之战革命历史陈列馆和安溪县龙门镇革命烈士纪念碑等5个地方。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引导青年一代自觉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不畏牺牲、艰苦斗争的进取精神,勇于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绿色生态为底色,守护山清水秀家园。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队充分利用生物科学专业知识,共赴戴云山生态博物馆、德化葛坑国有林场、永春县云峰岩三地开展实地调研。实践队通过开展给树木办张“身份证”活动,为秃杉等8种特色树种挂上树牌,宣传树木知识;深入永春县云峰岩,经过3天的前期植物采集、拍照记录和后期植物标本制作,一共识别和收录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毛狗蕨、福建柏等150多种当地植物。
以爱心支教为亮色,掀起学教一体热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践队发挥生物科学(师范生)专业优势,走进安溪县,在龙门中学、第十六幼儿园开展宣教活动3场,采取“理论学习+知识问答+游戏互动+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向孩子们展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展了“植物书签”制作活动,让他们在亲自动手中感悟自然、亲近自然,激发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以困难帮扶为暖色,共赴乡村振兴愿景。为培激励青年关注偏远地区、帮助困难群体,实践队自发进行了“店上村帮扶济困募捐”活动共捐款600元。实践队走进困难户家中,耐心为他们讲解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乡村振兴政策,鼓励大家要坚定生活的信心,积极寻找生活的新起点。
以主题宣讲为特色,扩大理论普及力度。为切实呼吁广大群众自发参与环保、助力乡村振兴,队员们分别前往德化县潘祠村、安溪县湾美社区等地开展主题宣讲3场,并向来往居民群众分发宣传单,在宣传栏上张贴宣传海报,普及绿色生态、乡村振兴的相关知识,引导广大居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争做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维护者、服务者。
(海洋与食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