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实验中心  实验室动态

福建省新型材料器件与微波通信重点实验室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水平

时间:2016-11-11 作者:骆如林点击:2724

 

1、主要研究计划
(1)基础研究:进行与材料和信息相关的重大国家需求的科学问题的探讨,揭示新型材料器件和微波通信的工作原理,探讨影响器件性能的发生机制和机理,研究泉州市微波产业的技术问题。强化材料和器件的实验室实验和数值模型的综合方法的应用,研究的理论结果能为实用化服务。
(2)应用研究:进行材料器件制备和利用,特别是磁性材料、光伏器件和OLED的实用化等问题的研究;研究微波通信的过程,为信息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不仅具有实验室技术开发能力,而且具有中试技术开发能力,以支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实用技术和产品的开发。
2、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将进一步加大科研队伍建设的力度,特别注重引进大师级学术带头人和后备队伍的建设。在启用自己培养的人才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倾斜、改善条件和增加投入,吸引海内外著名学者前来工作。优化人才结构、合理利用人才,充分发挥学科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加大对现有年轻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和学术梯队合理、固定和流动人员结合、能主持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及大型横向课题的科研和教学队伍。最后形成具有4—6名在国内同行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国内一流学术水平的硕士导师6人和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
3、预期目标与水平
以省内同类实验室为参照系,高起点,高标准,通过上档次、上水平的重点建设,本实验室的整体研究水平达到省内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优势方向达到或接近国内领先水平,并为我省产业升级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手段和战略对策;本学科的研究队伍成为信息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优秀团队;通过构筑高水平的科研技术平台,使本实验室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使本学科成为泉州市和福建省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广泛合作、学术交流和人才交流的基地。
突出“科研与人才创新实践培养”这个核心任务,以平台建设为着力点,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学科建设(2006年获批),结合海西重点建设项目-光伏技术应用(2009年获批)和“物理学”重点学科(2009年获批)的实验室建设、围绕学校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能创新、适应性强”人才的目标,在服务地方经济和反映我校特色的实验建设项目上的取得突破,建成“物理、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科研与专业实践平台建设”三个二级平台;推进“基础验证、综合设计、探索创新”三个层次的学生专业实践培养和科研能力培养的实验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建设好工科科研与专业实践实验资源共享平台,提高我校培养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师资队伍的科学研究水平、建立与海西信息产业专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增强服务海西建设、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项目建设以后,达到以下的两个“接轨”的目标(包含具体考核指标):
一、是科学研发与海西信息产业需求相接轨。二、是学生人才培养与海西经济建设相接轨。具体如下:
建立和完善物理光电子器件、功能材料研发平台以及完善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建立起新的有产业针对性的模块化的物理科研、实践实验室。取得一批成果,包括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被SCI、EI、ISTP收录10篇以上),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以上。提供本院师生的科研需要,支持进行各级科研项目研究。
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平台以及完善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建成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室。组织申请国家课题和省市科技攻关项目,争取获批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2项省级重点课题,研究经费100万元,发表研究论文30篇,其中SCI收录8-10篇,EI收录10-15篇,申请国家专利2项,力争1项成果产业化。指导大学生科学实践立项研究5项。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光电设计大赛等取得好成绩。
建立和完善通信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以及完善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最终目标是在校园网环境下模拟完整的电信运营商环境,实现商业运营环境中各项业务需求的在校实训。学生通过在此环境下认识整网的运行环境,并且可以进行各种设备调试,实现各种平台环境下的业务需求,达到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主要实现以下几点:1、加强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增强专业对新的通信技术跟踪能力。加强专业和相关的专业群的科研、实训能力。提高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师生对现代综合通信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应用研究能力。使学模式更加适应社会需求;2、加强无线通信学科建设,使之与地方经济和实际应用机密结合;3、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现代综合通信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应用研究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创新能力;4、培养一支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理论基础深厚、实践技能过硬、对现代综合通信新技术有较强消化吸收和应用研究能力的师资队伍。
建设目标达到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服务海西,建成教师科研平台和团队。
在光电、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等反映我校特色的建设项目上的取得新突破。完成服务海西光电产业的“光电子”实验分室建设,可进行光电子技术的实验实践教学,并取得有机发光器件研发成果;完成服务海西新能源产业的“光伏技术应用”实验分室建设,可进行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实践教学,并取得光伏技术研发成果。争取获批开发产学研基地1个。2位以上教师晋升高级职称,自培和引进博士1-2名,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由目前47%提升至57%;硕博士占比由目前57%提升至68%。教师获得市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10项以上,教师正式发表论文20篇以上。
第二层面: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学生探索创新平台和团队。
完成大学生探索创新实验的电子、光电等实验分室的建设。学生获批省校级实验创新开放计划项目10项以上,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10项,学生正式发表论文6篇以上。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回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