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监察专员办)综合室、纪检监察室
文章发布日期:2018-02-02
严复的家风
近读大象出版社2016年推出的孙欣著《勤业重群冠中西——严复与严氏家风》一书,深感“家风”这种看不见的风尚习惯、摸不着的精神风貌,在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长期延续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严复9个子女个个成人成才,离不开良好家风的熏染教化、沾溉浸濡。
严复(1854—1921),原名崇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镇阳歧村,晚年定居三坊七巷郎官巷,是清末民初极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一生坚持科学思想,勇于追求真理,为“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进行了不懈努力。他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等名著,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其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开明士大夫、维新派和革命派,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不仅如此,他还把这些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中,着力推动教育救国,尤其是创建、保全和发展了北京大学,为国家的教育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毛泽东同志评价严复是“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习近平同志曾在1997年为严复题词:“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
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复的成长,得益于其中医世家良好家风家教的滋养,因此他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生活处世中,在封封家书中,不时以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使自己一生恪守的信条,春雨润物般渗透到子孙的血脉之中,即使人生多艰也不改其志。好家风代代相传,严氏一族先后涌现出“要留清白在人间——宁死不做汉奸的严璩”、“侠肝义胆真性情——刺杀袁世凯的严伯勋”、“志虑忠纯坦率直肠——孤守故土的严琥”、“背井离乡情牵两岸——孤胆悲情的严侨”等彪炳史册的后人。李敖称赞说:严氏一门,可谓中国近代史最好的家传资料。
《勤业重群冠中西——严复与严氏家风》一书,从严复临终前的1921年10月3日晚上给其子女写遗训起笔,围绕勤学勤思、敬业乐生、学贯中西、爱国奉公等严氏子孙共同拥有和遵守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严复的家风、家教,通过大量事例渐次展现优良家风对一个家族的深远影响。这位一生心系国家、民族命运的老人,在遗训中仍将国家之事摆在第一位,他写道:
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须知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
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之不复再来;
须勤思,而加条理;
须学问,增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
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
审能如是,自能安平度世。即不富贵,亦当不贫贱。贫贱诚苦,吾亦不欲汝曹傲之也。余则前哲嘉言懿行,载在典策,可自择之,吾不能覙缕尔。
这是严复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后嘱咐,是他一生家教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不是要儿女们固守旧法不变通,而是要他们时刻牢记中国人当以中华传统文化和礼仪规范为根本,以国家为先,以群体为重;他一生为哮喘、肺病所累,深知健康之重要,要儿女们谨记身体健康乃人生第一要义;他一生勤于学习与思考,深知学习的重要性,要子女们珍惜时日、把握机会,勤业勤思;他一生奉公爱国,为民族、为国家的命运殚精竭虑、东奔西跑,直到晚年才回归故土,深知人生难得圆满,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因此不要子孙追求大富大贵,但求一份平安,对人生缺憾之事淡然处之。这份充满智慧的遗训,是沉淀在严氏后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是拓宽严氏家族成员生命广度与深度的基石。有了这样的文化基因,出爱国将领,出两院院士,出教育专家,都水到渠成。
据书中介绍,遗训的精神与严复平时的家教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孩子的学习上,他虽是将西学介绍到中国的先驱,却始终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他们规划了“先中后西”的成才之路:“复教子弟,以现时学校之难信,故宁在家延师先治中学,至十四五而后,放手专治西文,不切新学皆用西书,不假译本,而后相时度力,送其出洋,大抵八年而后卒业,至于所治何科,所执何业,亦就少年性质之所近而喜好者,无所专尚也。”这比现在的一些家长从小把孩子送出国高明得多。在为人处世上,他为孩子订立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勤谨”。在严复看来,“勤”代表了恒心与毅力,是求学立业所应具有的基本态度。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他在家书中提醒三子严琥当勤勉好学,“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得见有恒,则七级浮屠,终有合尖之日”。“谨”为专心,这在严复看来是治学做事的关键。他在书信中告诫孩子们,要做到“谨”,必须耐得寂寞,守得孤独,以无所畏惧之心,以严谨求实的态度,一点一点朝目标前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崇尚的一种生活方式,严复不希望孩子成为钻故纸堆的书呆子,当四子严璿提出要利用暑假时间到西湖游览时,他用“甚以为然”四字表达了自己的赞赏之情。他鼓励儿子说,观览名胜,游山玩水,不但可以陶冶情操,排遣烦闷,而且能够增进人生阅历和学问,更可以激发志气,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他也告诫儿子,如果仅是走马观花,则丧失了旅行的意义,一定要将游与学融为一体,并在出游前“预备多种学识”:第一,历史知识。“古人生长经由,用兵形势得失,以及土地、产物、人情、风俗”,均应了解。唯有如此,才能在身游此地时,有凭吊之思,或济时之意。第二,地学知识。“苟通此学,则一水一石,遇之皆能彰往察来,并知地下所藏,当为何物。”第三,摄影技术。“以摄影记载,则旅行雅游,成一绝大事业。”既掌历史以品人文之韵,又懂地学以享自然之美,更摄美影以增旅行之雅,多有诗情画意!
中国是一个家邦社会,历来重视家教和门风。严氏家风的缔造与传承,是历代家族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严复的言传身教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正是在他的带动下,严氏家族愈加绵延昌盛、繁荣兴旺。因此,读这本书,感受严氏家风的醇厚,领会严氏家训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自我升华,增加前行的精神动力。(作者:何况,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察厅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