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红色,筑梦‘鲤’想” ——“百文”进行时 - 泉州师范学院
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青’听红色,筑梦‘鲤’想” ——“百文”进行时
发布时间 :2023-07-18      浏览:309

为了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在火热实践中“自找苦吃”,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持续打造“七个一百”暑期社会实践系列主题活动,7月18日,教育科学学院“‘青’听红色,筑梦‘鲤’想”暑期社会实践队启动“七个一百”之“百文”——“红色筑梦之旅:讲述我身边的红色故事”系列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评选活动。

此次系列活动将通过以下两个部分开展。一是实践队成员依托家乡红色资源,通过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社会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通过借助考察、文献调查、访谈等方法,致力于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挖掘当地红色资源特色,领悟当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从多学科多角度对红色资源文化进行深入探索,从而承担起新青年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的历史责任。二是注重通过调研报告的形式总结活动过程、心得体会,以青年视角讲述青年故事、展现青年担当,撰写了百篇优秀实践调研报告,并通过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展现实践成果,强化示范引领,扩大宣传影响。

此次系列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评选活动旨在引导教育科学学院莘莘学子在暑期返乡社会实践中深入红色地标进行调查研究,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调研模式,以此激发实践队成员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把文化感染力转化为迈向新征程的强大动力。

 

部分实践报告(节选)

 

雷云佳(福州东岭革命历史纪念馆):峥嵘过去已经彪炳史册,璀璨当下正在不断延伸,光明未来需要踏实开拓。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从抗战历史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财富,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我们一定能铸就新的时代辉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红色文化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必能让更多人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增强开拓前行的信心与力量。

 

卢红梅(贵州省遵义市凤岗县梯子岩):结束了与老党员爷爷的谈话,我回至家中,我翻出那张泛黄的碟片,从他的画面像素可看出岁月的长久。令我潸然泪下的是,有位党员爷爷说道:“梯子岩这条路我们必须修,我们的付出是之后一代代子孙们的幸福,一年修不好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三年不行就十年,这辈修不完,下一辈继续,辈辈修,就坚守着愚公移山精神,终有一日,我们定会成功。”字字朴实无华,确字字戳人心间。

梯子岩公路的修通是党组织和党员体现先进性,冲锋在前的又一次生动实践的成功范例;梯子岩公路的修通培育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梯子岩”精神。它的修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展示了血浓于水的深情,成为通往人民群众的连心路。

 

苏梦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华溪村邱有贵烈士纪念墓):今天我到华溪村的邱有贵烈士墓前进行祭拜,毫无疑问的,这位老党员到死都在贯彻着我们党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期望。邱有贵烈士明明可以在敌人来之前撤退,但是因为他对人民的负责而坚定的选择留了下来,在面对一排兵的猛烈攻击之下,英勇就义。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未来还会发生战争,那我们青年人应该怎么办呢?还是要依靠年纪稍长的前辈吗?不,不!我们要时刻准备着,要为国家为人民时刻准备着,就像邱有贵前辈一样,心系人民群众,凭着一腔热血也要给他闯出个天下来。今天聆听前辈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我想我作为一个青年人,更应该牢固自己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使命感,在社会上有所长,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

 

陈雨琴(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山镇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公园):1947年,中共福清县公委及其所属的龙高、东张、琯口3个区工委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准备开展自卫游击战争,其中有100多位共产党员被抓捕,50多位共产党员被杀害,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感到悲伤,而当我真正身处于公园内,看到纪念碑和烈士公墓,更是心情沉重,无数个革命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祖国。作为一名大学生,更作为一名中国人,尽管现在中国的土地上没有了硝烟滚滚,没有了战争四起,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些为祖国捐躯的革命战士,正如石碑所刻的“烈士千古浩气长存”一样,即使他们现在已经离开了,但老一辈人的敌人压不倒、打不垮的坚韧品质,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的。这坚如磐石的纪念碑就是他们牺牲的证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们要永远缅怀革命先烈,不能让他们的鲜血白流!

 

柯宝瑜(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书香花园—老晋江文化馆”):百年航程,有“侨”精彩,启航未来,党侨共进。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华侨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家乡贡献力量,促进发展。

现如今有不少地方的番仔楼都被保护起来,像书香花园一般,通过文创,打造成景点,在吸引不少游客来打卡的同时,了解侨乡故事,品读红色文化。梧林传统古村落近几年被开发,那里的番仔楼成片区状分布,有的楼在当时将资金捐助抗日,而尚未完工。此处曾举办过“百年华侨古厝讲百年党史故事”活动,这里记录着历史,承载着乡愁,更镌刻着梧林深切的爱国爱党基因。景点打卡式的学习更能够使人们通过触摸建筑的真实感,去感悟建筑背后的故事,跟着红色地标寻访红色文物,感触其中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红色历史建筑不应该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替代,红色文化也不应该随时代更迭而埋没。

 

杨嘉慧(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沧桑之巨变,英雄而共创”。创业历程充满坎坷。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成功经验,一九六二、一九六三年,林场连续两年造林成活率不到百分之八,加之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动摇了大家的信心。“林场下马、人员下坝”的说法随风而起。塞罕坝的造林事业处在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关键时刻,党组织是主心骨,也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刘琨同志又一次来到塞罕坝。王尚海、刘文仕、王福明、张启恩四位场领导不约而同地把家从北京、承德、围场搬到塞罕坝,破釜沉舟,以定军心。以张启恩、李兴源为代表的技术骨干,通过反复实践,创新了适合高寒地区的“全光育苗技术”,培育出了“大胡子”、“矮胖子”等优质壮苗,解决了大规模造林的苗木供应问题。同时改进了苏制造林机械和克罗索夫植苗锹,创新了“三锹半植苗法”,提高了造林质量与速度。在林场近60年的奋斗历程中,是党组织带领创业者历经无数艰难困苦走到今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但无论何时,听党话,跟党走,永远是我们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塞罕坝精神也在激励着我在日常生活中要不畏艰苦,甘于奉献。

 

姚懿倫(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井冈山):在北山烈士陵园,我们为烈士们敬献了花圈来寄托我们的哀思。在主席像前,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幅英雄的遗像和他们质朴却感人的生平,同时了解到,在短短两年的革命斗争中,在井冈山山牺牲的烈士约八万,有些烈士无法找到完整的尸首,甚至考证不到他们的姓名,看着那一行行的姓名和那块无名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这些年轻的生命为了全国的解放,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站在他们的面前,我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和他们相比,自己的意志是多么的薄弱、信仰是多么的苍白!

井冈山红色之旅不但使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更是让我们体验到了人文的美。通过这次的考察学习,使我真正感受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

 

蓝东文(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民主乡高书村):短暂而又充实的教育活动让我收获颇丰,回望党史,我们党不仅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从容与豪迈,更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悲壮与苦难。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民主乡党员干部群众弘扬老区的革命精神,干革命走前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民主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将民主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乡村。

百年奋斗历程证明,为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不是嘴上空喊的政治口号,而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用青春、用生命践行维护的铮铮誓言,是牢不可破的政治信仰,“人民”二字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显得愈发耀眼夺目。

 

林丽(福建省莆田市后黄村红色记忆珍藏馆、龙脊山闽中革命烈士陵园):在本次寻访红色地标、寻访红色文物、寻访相关红色文化的红色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后,我既收获了很多关于家乡的古老文化知识,比如莆田人在旧时耕地、交通、食物、作战等方面所用的物品及意义,也深深地被华侨同胞浓烈的故国情、家园情、同胞情所感动。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在那革命热烈的年代,星河动荡、战火飘摇,中国青年挺身而出,扛起救国的大旗,以视死如归的精神首次登上政治历史的舞台,将青春力量焕发光彩。伟大的青年运动,开辟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纪元,这是一支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的青年队伍,是一只充满新鲜活力的队伍,也是与共产党保持一致性的先进青年组织。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应要牢记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明确目标、追求热爱、实现梦想。青年的未来充满光亮与激情,自然,国家的未来也会是光亮无阻。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的那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让我们做不被定义的追梦人,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做努力。

 

黄宣闻(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介福乡林俊德事迹馆):纵观林俊德将军的一生,生如马兰,魂归马兰。他用生命谱写信仰用大爱诠释忠诚。那个走出大山立志报效祖国的少年,是那样的刻苦忘我;那个整个生命都与大漠贴在一起的战士,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是那样的淡泊质朴;那个在生命最后一刻依然忘我地为祖国的国方科技事业发起最后冲锋的老人,是那样的信念坚定。

生如马兰,魂归马兰。林俊德将军给我们留下了感动世人的马兰精神,深深感动鼓舞了我。虽然我能力有限,但我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奉献社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林俊德将军是时代英模,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他身上所蕴含的马兰精神,永远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在逐梦路上奋勇前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