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知识宣传—埃博拉出血热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9-29浏览次数:166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目前无法医治,可传染包括人类、猴子及黑猩猩在内的灵长类动物。

“埃博拉”原是刚果一条河流,1976年首宗埃博拉病例在那里出现,从此它成为这致命传染病的代号。

传染源: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猴子等是本病主要传染源。病毒可能潜伏在患者体内两星期,这期间没有传染性。当感冒症状出现时会通过体液传播,出血时期及死后一段的时间,病毒传染性极强。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接触病人和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及其污染物感染,甚至握一握手就会传染。

人群易感性: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8-10天。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患者急性起病,发热病快速进展至高热,伴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等;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等。病程第3-4天后可进入极期,出现持续高热,感染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皮肤粘膜出血、呕血、咯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休克及多脏器受累,多在发病2周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预防控制措施:

1、避免到非洲国家旅游;

        2、对来自疫区人员追踪管理或21天内有疫区旅游史的人员做好追踪、随访至离开疫区满21天。

Baidu
map